章节目录 方言小说《》连载之十

    文/方塘

    念跟小舅子单宝去了山阳县城工地当小工子,一天35块工资,骑摩托早出晚归,每天累得跟马一样,仍然风雨无阻来回奔波着。单玲看自己男人有了营生喜在心里又疼在眼里。尽管工地管饭,可她说大锅饭没调和,每天早晚变着花样儿早早做好饭,看着男人美美吃上一大碗才心满意足,早上天麻明儿送出门,晚饭做好和儿女在家等着,娃再饿也不准吃,只要听到摩托声一响,就拉着俩儿娃出门接迎,连摩托都不让推,娘仨儿掌的掌头,掀的掀,进屋端的端茶,倒的倒水,上饭的上饭,跟皇上回宫似的。不管啥饭单玲都要给念倒二两酒,说是酒解乏,隔三差五还弄四个菜,陪男人喝几杯。屋里鸡蛋肉没断过,一没有单玲就叮咛男人晚上回来捎些。因此无论多么累,只要回到家里,念感觉非常温馨、惬意、舒坦!只有九月初三单玲过岁这天,念请了天假,碰巧礼拜天,俩儿娃也在屋,念拿摩托带着一家在大河街道食堂海吃一顿,美美耍了一天。单宝就不一样,那货不恋家,还嫌回来娃吵睡不好,吃住在工地,晚上没事不是在县城喝酒,就是在街道胡逛,俨然当年念在西安。时常还笑话念,说姐夫是个怂囊鬼,离不开女人的被窝。

    入冬渐冷,每天早晚骑摩托被风豁得到地方就冻成一疙瘩,单玲再也忍不住了,让念要不辞工回来,要不就跟单宝吃住在工地。为了挣钱,念选择了后者,直到上冻工地停工,单宝结了一年的工钱,念只有四个多月,结了毛四千块钱,二人结束了这一年的劳碌,回到大河各自的家里,过起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无所事事的单宝几乎每天都要来他姐家晃一圈,一是蹭饭蹭酒,二是避老婆娃躲清闲。时间长了,单玲就烦这没眼色的兄弟,连儿子路安都说他舅跟狗一样。

    在家过了几天舒心日子,念想回药王老家,更重要是快到腊月十三他大选定单玲进门的日子,他得回来准备准备。这天单玲安排好儿女,中午暖和才从草庙沟起身,不到一小时就到秃子沟家里。看到儿子儿媳回来,还带了米面油,念妈高兴的又是在炕眼儿搭火,让媳妇暖和暖和,又是打扫卫生,生怕儿媳妇嫌屋里懂的脏。念大表功,让念看猪圈里的猪肥不肥?念给父亲抹了500块钱,让父亲看有啥小末零碎该买的就买,烟酒菜叫父亲甭管,他自己整治。

    接下来的几天,念和单玲担黄土把门上前面墙和堂屋墙齐齐刷了一新,又把父亲和他的房间用报纸重新糊了一层,在黑山街道打了四床新被子,挑了个大太阳天,念和单玲没坐109,骑摩托到商县城每人置办了一身腊月十三穿的衣服,也给父母从头到脚添置了一身。办完事,念还带着单玲上仙娥湖大坝,顺着阳坡那条路,一直飚到湖顶铁桥处才折回县城,没咋逗留就回到药王家,离家数天,担心两个娃,简单安顿之后,接着去了草庙沟。

    一九第九天,天寒地冻,之前的一场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单玲给公婆扯慌说是药王这边自己家里人结婚,叫念回去帮忙,她现在是药王的媳妇,也得回去,娃放假把娃也带上,省得二老操心,顺便也认认药王的婆和爷。农村谁家没个人情事故,路益汉老两口毫无质疑,把他最好的包谷烧灌了五斤一桶子让念给亲家公带上,还客套说如果不是路远不方便,他也过来认个门。起身时,单玲给俩儿娃用围巾包的严严实实,然而到秃子沟,把路安冻得咧嘴满叫唤,搭了一炉火歇了半小时都没歇热。也可能是初次出远门,俩儿娃在这个陌生的家里和陌生的婆爷面前一点也不朗然。单玲走到哪就跟到哪,上个厕所都要跟到上房山壑的巷子口等着,不停的妈,妈喊叫。念给房间火盆烧了盆红炎炎的炭火,把房子烘热让俩儿娃烤火吃瓜子。之后,只要在药王,他们四人两搭头挤在这张床上,夜间翻身都要小心,不然不是你把我的被子扽跑就是我把你挤出床沿子,深更半夜就听单玲睡梦中咕叨:甭跐拧,被子盖好!

    药王周围一带,按旧俗,红白事席面非常气派,讲究一鸡(鸡肉)二红(红烧肉)三鸭子,四肠五肘六白肉六道大菜,传到现在为了省事去掉两道,叫做四大碗,然后每道大菜再配三至四个所谓的小菜,叫一领三一领四,总体不少于十六道菜,讲究的是热冷荤素的搭配。这都是旧社会地主财东家过事才这么讲究,到穷人家也这么叫,但是菜却没这么做,全用萝卜之类的蔬菜代替,鸡鸭红白肉都用萝卜切成相似的块,先过水煮五六成熟,到请客那天早早下锅,加上红萝卜,炸豆腐,各种烩菜调料慢火炖两三个小时才上席面。外地人来药王一带吃席不懂个中来路,就说山里的席上碗是萝卜下碗还是萝卜。

    这一带的浆水豆腐远近闻名,浆水就是酸菜水,前一晚泡胀的豆瓣磨成浆,再用沸滚的煎水烫了过包滤去豆渣,然后文火烧开,火不能大,一不小心,火大煮沸变成白沫溢的啥啥没有了,看豆浆开始滚浪,便用浆水点。豆腐做的好不好,包要细,包细渣就滤的净,点浆是关键,点的急,豆腐老,吃嘴里柴,点地缓豆腐嫩没立身耐不住火。点清后的豆腐脑就可以进铺上包的豆腐箱,盖上箱盖让水自然滤干,一座地道的浆水豆腐就做成了。因为萝卜里要用油炸豆腐,还要上一道红糖熬酱煮后用锅灰渗的豆腐干(替菜系里的肝子)、一道切成菱形的麻辣豆腐,所以一座豆腐只能待三四席客。

    说了萝卜和豆腐,虽然疙瘩子在整个菜系里只是小菜,却是这一带席面上最耀眼的亮点:红薯丸子、红薯片子、三角子、酥饺子、发酵后的启面疙瘩子、萝卜丝(有用香椿)辣子丝葱丝拌面浆炸的咸味疙瘩子、蒸馍切块沾甜面浆炸的甜疙瘩子……多达十几样儿,说起疙瘩子,这一带人都知道,过年过节谁家不烙几碗?但是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味道。除了酥饺子是干果,其它疙瘩子冷的也能吃,真正上席前都要上笼大火蒸,出笼热气腾腾,软软和和美味无比!

    随着年代变迁,如今的席面已经不再是叫着荤菜名上的清一色素菜碗了,至少也有两道红白大肉片子。讲究的杀头猪,排骨,肚丝,肝子,耳朵等等多少在萝卜里带一点,也算名符其实了。

    几个在外打工的兄弟哥们已经回来准备过年,还有石家户下的叔叔婶子哥嫂,念拿着烟上门逐一请人过来帮忙。从初九开始,亲友近邻每天大早就来了,淘麦磨面,支锅做豆腐,开窖掏萝卜洋芋。十一请来匠人杀了圈里那头念大喂了一年的大肥猪,十二油锅烧清毕天都麻惨子了。主厨是念的三伯,凉菜做的好,也是自己人,靠召(靠得住,放心)。管事安排人手接待来客的管家是石家户下七十来岁的老者。等帮忙的各自回家走散,老者和三伯还要商量一下明天的事,看看是不是还有啥事没有想到,念就把这几天一直替他跑腿买东买西的柱子留下来,让单玲简单炒了几个菜,开了一瓶磨砂太白,和念大五人坐了一桌子,吃菜喝酒商量事。念妈让单玲给两个娃拨了些菜在房间吃。烟酒以及顶头盘子用的瓜子花生糖和饼干按三伯交待的数量,都已经让柱子在他商店搞定,除了老者担心十三下雪没法坐席,不好下菜,再没有其他遗漏,因为第二天是大事,都没喝多少酒就起身回各自家休息了。

    按村里习俗,寡妇结婚进门都在黑夜,念大这次高兴,说是既然单玲已经住在屋里,就不依老乡俗,堂也不拜,给老先人磕个头就行了。

    十三大早,念睡的正香,单玲已经穿戴一新起了床,怕吵醒俩儿娃,悄悄把念叫醒,让念换上早已预备好的结婚衣服赶紧起来,再睡帮忙的就进门了。听到响动,念妈大也起来了,开门打扫了屋里屋外,在念大的指导下,念给堂屋香火上了一炉香,点了两根大红蜡烛,双膝下跪烧了一捆子黄裱,然后和单玲双双跪在堂前,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算是正式拜了先祖成了亲。

    这时,前一天安排好的近邻陆陆续续都来了。因为冷,户下管事的还没来,念大就招呼大家在场里笼了一堆火,一帮子正谝的热闹,管事老者披着大衣到场,颦着脸说大家:夜里不是安排好好的,咋还不动弹,是不是我不来今日就烤一天火?没看今日这天,不早些样当,一会儿如果下雪我看你给上午的客吃怂啊?包日寒杆快动弹!一大帮人这才离开火堆,各司其职。一个跟老者平般直辈的年轻媳妇说:你看咱老者喔皮脸,还真把他当红萝卜了。得是夜黑我老嫂子没让你高兴?老者是有名的耍娃娃,一辈子臭嘴巴嗒见谁都开玩笑,被年轻媳妇一逗,又来劲了:你可当,你嫂子老了,要啥没啥,那有你奶圆,来,让哥高兴高兴!说罢追着年轻媳妇到处跑,逗得满院子笑声一片。

    (未完待续)

←可使用左右快捷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