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九百二十四章 进京

    (燃文书库 )

    七日后李信在卫士的护持下平安抵达大明京师但见京师左近一片萧索往日繁华的关厢早已经消失不见呈现在眼前的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终于又回來了北京”

    李信沉重的呼了一口气发出了一阵唏嘘倒是他身旁一名黑瘦的卫士啧啧连声:“啥这就是北京城”此人正是李信在半路收留的难民他身上的军装很肥大并不合体眼睛里则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那种目光仿佛是在发出一种不屑的声音大明帝国的京师就是这般模样吗

    “和俺们村子也沒差不多哩”

    难民抻着脖子左顾右盼他这辈子沒离开过家乡对天子脚下的京城自然充满了好奇

    “刘八头一会进城有你看的这城外边有甚看头”

    说话的李信身边的一名老卒当初辽西大战后曾进过北京城只是当初城外的关厢还不似眼前这般凄凉依旧有很多百姓不知几年來究竟发生了什么竟然这些天子脚下的百姓逃离了世代繁衍生息的故乡

    与身边的卫士们不同李信除了注意到关厢的破败冷清外还发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題像他这种级别的大臣上京陛见朝廷的接待规格是有定制的到现在既不见有礼部派來的前导接应也沒看到挡在城外举行的欢迎仪式这些都是很不好的苗头

    终于一骑飞至派到前边去探路的卫士赶了回來

    “來了來了”

    李信举目望去果见远远有一队人正沿着凹凸不平的官道向南而來來接待李信的仅仅是礼部的一个侍郎而这个侍郎不是别人正是孙鉁的次子孙瑜

    据李信所知孙瑜曾在户部任侍郎不知何时又被调到了礼部看來当是父祖相继而亡他失去了强有力的背景后台被从油水颇丰的户部排挤了出去

    很显然孙瑜继承了其父的各种性格特征待人温文尔雅说话不疾不徐看着面前活脱脱一个年轻二十岁的孙鉁李信不禁唏嘘连连想起往昔并肩作战的日子竟似尚在眼前一般只可叹而今早就阴阳两隔了

    孙瑜的面色很尴尬却又绝口不提朝中为何只派了一个侍郎來迎接李信便也不再让他犯难只寒暄了一阵然后就跟着寒酸至极的迎接队伍进了城

    按照朝廷规矩李信的随行卫士自然不能入城们必须在城外驻扎卫士营官面露急色阻止道:“镇虏侯不可以身犯险”

    李信笑着宽慰众人:“放心这又不是去龙潭虎穴”

    孙瑜面显尴尬之色的提醒道:“按照朝廷制度镇虏侯身为超品侯爵可带扈从百人入京师”

    李信对此不甚了了前几次入京都是例外尤其是辽西大捷后崇祯为了振奋人心下令所有三卫军入城受阅自然便不受所谓的朝廷制度约束了

    时至现在早就今非昔比李信已经成了朝廷忌惮的头号军阀就算他仅仅只带了千人卫士也不可能放心让这么多人一齐入城

    李信暗叹这个孙瑜还真是厚道人换做旁的官吏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提醒这等事宜呢

    入城之后接待规格还是比预计中要好李信和他的百人随从被安排在了内城中一座三进院落之中然后所要做的就是等待皇帝的召见

    不过这一等就是七天竟沒有半点音讯甚至连那个还算厚道的孙瑜都不见了踪影

    李信却也不急只每日深居浅出一副优哉游哉的模样怎么看也沒有半分着急的意思

    比起李信的淡定京中几位阁老却又是另一番状态了让李信入京与新乐公主完婚的主意出自周延儒但他现在却大有接到手中一颗烫手山芋的感觉

    “周阁老倒是说说现在李信那马贼來了朝廷该如何处置果真让他娶了公主去当初咱们和晋王可不是如此承诺的啊”

    范复粹竟一直在内阁中未倒现在处处与周延儒做对周延儒几次想将其排挤出去奈何皇帝不松口而范复粹本人也的确了得数年间竟抓不到他一处痛脚

    当初周延儒之所以如此提议那是因为他断定李信不敢北上让皇帝下旨传李信入京完婚不过是为山西新军提供一个讨伐江南的幌子

    而晋王也早就说通了皇帝答应他对新乐公主的婚事再绝口不提现在重提起來晋王自然一连声的反对最后还是周延儒派了特使拿了自己的亲笔手书到太原去赌上父母的声誉发誓只说这是一场做给天下人看的戏绝不会真的将公主嫁给李信况且李信也不敢北上京师

    再说晋王之女由郡主晋为公主也算是一种补偿了

    正是有了这种保证晋王才将宝贝女儿借了出來让特使将她接到了京师现在李信却真的來了总不能真的将新乐公主嫁给这马贼吧

    “何须如此麻烦李信掌兵多年飞扬跋扈恶行累累令三法司调查他的劣迹然后依法惩处何必那么麻烦”

    说话的是李侍问他与李信之间的私人恩怨这辈子算是难以了结只要他一日不闭眼就要将这马贼拉下马來

    这时站出來反对的却又是连连质疑周延儒的范复粹

    “若是这法子可行咱们又何必拐弯抹角了”

    范复粹种种叹息一声说到底还是皇帝的态度摇摆不定年初时朝鲜国又重新來朝这当然是三卫军的功劳一向自诩重情重义的皇帝居然又念起了李信的好曾当众表示若无镇虏侯只怕昔日藩属将永无重归中国之日了

    所以由始至终内阁提出來让镇虏侯赴京完婚关于其中不可告人之心思内阁的几位重臣是瞒着皇帝的而皇帝则一直坚称“李信必入京”

    当时几位阁臣们还对此不以为然而今李信果然來了事实证明皇帝的猜测沒有错然而他们却不能让李信得逞更不能放过李信虎落平阳这个机会

    “当务之急并非治李信之罪而是使圣上知其恶如此一來各项难題便迎刃而解”

    沉默了半晌的洪承畴终于说话了就在他话音未落之时周延儒轻轻拍了身侧桌面一把

    “说得好要让天子知其恶只要知道了李信的恶除去他岂非如碾死一只臭虫那么容易”

    的确如此离开了百战百胜的三卫军李信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难道他还有三头六臂或是背生双翅不成

    李侍问哼了一声:“说得轻巧如果能如此轻易说动天子你我何必还在这里费尽心力”李侍问一向看不惯这个善于惺惺作态的后起之秀

    洪承畴并无恼怒之意反而笑着向众人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片刻之后便迎來了阵阵咋舌之声与交口称赞

    ……

    “万岁爷镇虏侯來了來了”

    朱由检一直数着日子希望李信不负重望在印象里这个马贼出身的豪爽汉子绝非那种见利忘义的小人他本來差点就相信了重臣们的众口铄金之辞但朝鲜国的突然來朝让他恍然而悟有些事耳听未必为真更何况是从一群私心极重的大臣们口中传过來的所以他要证明给自己和群臣看李信并非人人节约可杀的乱臣贼子

    在听到“镇虏侯來了”五个字的时候朱由检的心情平静的好像古井一般这和他料想中一般无二

    “镇虏侯在何处快传传來见朕”

    报信的宦官有些迟疑道:“回万岁爷奴婢只知道镇虏侯來了却不知镇虏侯现在何处”

    朱由检的脸色当即变得十分难看

    “你说什么”

    宦官立刻扑通一声跪了下來“奴婢死罪奴婢死罪奴婢实在不知镇虏侯现在何处”

    “你这杀才不知镇虏侯在何处又从何处得知镇虏侯來了的说话驴唇不对马嘴以后不要在文华殿当值了”

    “是是礼部侍郎孙瑜所说……”

    朱由检当即唤人來将那个拙嘴笨腮的宦官拖了下去任凭他如何哭喊求饶都无动于衷然后朱由检又叫來了王承恩对他面授机宜让他派出探子去调查镇虏侯是否到了京师又到了何处

    生了一阵闷气以后朱由检又沒好气的对身边侍立宦官道:“传旨着礼部侍郎孙瑜进宫”

    既然那杀才宦官言及镇虏侯到京的消息是出自孙瑜之口便招來一问就是这时朱由检有几分后悔不该在去岁年初便取缔了锦衣卫和东厂使自己在京中大有耳背眼花之感

    但若想重新启用这些衙门又谈何容易那些阁臣们整天苍蝇一般在耳朵边嗡嗡乱叫现在每每午夜梦回最令人心生厌恶的都是这些场景

    小半个时辰以后传旨的宦官带着孙鉁回到了文华殿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可使用左右快捷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