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六十三章 直言上疏刷声望

    人嘛还是得学会知足。等到徐老大人回京,慎贤弟你便可以和徐小姐成婚了吧。”

    谢慎直是一阵无语。怎么王守文总惦记着他结婚的事呢,莫不是想要当一回伴郎?

    谢丕也拱手道:“那便提前恭喜慎大哥了。”

    “”

    谢慎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应,索性道:“不说这些了,到时我准备在醉仙楼设宴为徐老大人接风洗尘。”

    王守文抚掌道:“这个好,要不要我去请一些当红阿姑来助兴。”

    谢慎险些背过气去,这是接风洗尘又不是去眠花宿柳,叫一些歌姬来有什么用?

    “这倒不必了,不过最好能把徐老大人的同乡好友都请来。”

    “我们两家自然不必多说,徐老大人的友人不少,要想都请来恐怕有些难度。”

    “不必都请,请上一二十要好的即可。”

    谢慎摆了摆手淡淡道。

    “要是沈娘子也在就好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红颜惜红颜,啧啧。”

    王守文依旧记挂着沈娘子,让谢慎好不尴尬。

    “咳咳,你若真是想大可以上书朝廷请求辞官回乡陪沈娘子去。”

    王守文讪讪一笑:“我是为你着想,你还拿这噎我。唉,不说了便是。”

    便在这时谢慎听到邻桌的食客谈论道。

    “丰宁兄听说了吗那长宁伯周彧和寿宁侯张鹤龄两家打起来了。”

    “这已经传的满城风雨,我如何不知,听说两家都开有绸缎庄,因为争抢主顾大打出手,都惊动了顺天府知府了。”

    “顺天府知府算个屁,王华王日讲知道不?那是能够做天子日讲官的人物,比区区一知府地位高出许多,便是这般在与寿宁侯相争后都只能勉强自保。”

    “那倒是。依我看,寿宁侯这次恐怕还能胜出。”

    二人津津有味的聊着,这边谢慎却是直皱眉。

    这位寿宁侯也太嚣张了吧,前段时间和王家纷争结束没多久,这便又惹上了长宁伯?

    而作为曾经当事人的王守文显然更为尴尬,他讪讪一笑道:“这一次不知道寿宁侯又得被多少人弹劾了。”

    谢慎犹豫了片刻道:“打蛇不死反被其伤,我倒是觉得此事是个机会。”

    “为何?上次的事情”

    “上次的事情是上次,此一时彼一时。”

    对于弘治皇帝的操守谢慎还是很有信心的,天子庇护寿宁侯一次却不会庇护他第二次。

    不然这样于天下人都交代不过去。

    “那慎大哥你说怎么做。”

    谢丕显然也不太看的惯这个寿宁侯,遂握拳问道。

    “我准备上书一封弹劾寿宁侯张鹤龄。”

    谢慎这话一出,王守文直是惊得目瞪口呆。上次谢慎一首讽谏诗震惊朝野,名声大噪。难道他又有想法了?

    “慎贤弟这次又要以诗行谏吗?”

    谢慎却是摇了摇头道:“不,这次我打算直言其弊。”

    稍顿了顿,谢慎接道:“不过这件事需要你们配合。你们要去帮我游说朝中诸卿,让他们附奏。”

    “这个不成问题,我们这便去!”

    有仇不报非君子,这次终于让王守文等到了机会,三人各自回府准备去了。

    以王华和谢迁的影响力,拉上几十位大佬一起上书不是问题。何况这件事他们都置身事外无需顾忌,只管闷头刷声望便是。

    却说谢慎回到府中便来到书房思忖该如何上书。

    言辞必须犀利,必须一针见血,触碰到天子的底线。

    只有这样,天子才不会再庇护寿宁侯。

    稍稍思忖了片刻,谢慎便铺纸蘸墨挥毫。

    “宪宗皇帝曾诏令勋戚之家不得占据关津陂泽,设肆开店,侵寻民利。而现在勋戚诸臣不能恪守先诏,纵家人列肆通衢,邀截商货。都城内外,所在有之。而且永乐间曾榜例:王公仆从二十人,一品不过十二人,今勋戚仆从数百,大违旧例,其间多市井无赖,冒名罔利,利归群小人,而民怨不止。今周、张两家以琐事纷争,有损朝廷威望,请戒谕修好,凡有店肆,一律停止。敕都察院揭榜禁戒,扰商贾夺民利者,令巡城巡按御史及所在有司执治。仍依永乐间榜例,裁定勋戚家人,不得滥收。”

    写完后谢慎又阅览了一遍,确认奏疏的严谨性。

    好歹他前世治明史时也翻阅过不少明代大佬的奏疏,早已将套路摸得清楚。一些经典奏疏甚至已经印在了他的脑子里,直接拿来用便是。

    无非是站在大义的高度以点带面叫天子无从反驳。

    弘治皇帝面皮薄又对臣下宽容,这样直言上疏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似乎终弘治一朝都没有臣子因为谏言被杖责的吧?

    如果天子换成了嘉靖,谢慎却是不敢这么写的。以嘉靖帝狭隘的性子,非得叫人把上疏者拉出去廷杖不可。

    接下来便要等王守文、谢丕的信了。

    只要他们那边递话过来说准备妥当,谢慎便可以直言上疏了。

    (未完待续。)。

    a

←可使用左右快捷键翻页→